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羅傑士(1914-1987) - 教育百科
(1914-1987)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ogers, Frank Bradway
作者: 胡述兆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羅傑士是美國醫學圖書館專家,曾任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簡稱NLM)館長15年(1948-1963),對醫學文獻分析及線上檢索系統(Medical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Retrieval System,簡稱MEDLARS),及線上醫學文獻資料庫(MEDLARS On-Line,簡稱MEDLINE)之建立與服務,具有重大貢獻。
  他於1914年12月31日生於俄亥俄州的Norwood。耶魯大學畢業後,再入醫學院就讀,完成醫學教育後,進入陸軍醫學中心服務。二次大戰期間,曾在菲律賓服役。戰後至華特黎德陸軍醫學中心(Walter Reed Army Medical Center)任駐院醫師。1948年奉命出任美國陸軍醫學圖書館(Army Medical Library)館長,但在就任前,被送往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學院,接受圖書館學專業訓練,為期一年。
  就任時,正值該圖書館的轉型期,他的任務是要將一個停滯不前的老舊醫學圖書館,轉化為一個適合時代需要的現代醫學圖書館。在他任內,完成了幾件大事:(1)陸軍醫學圖書館於1956年改為國立醫學圖書館;(2)一幢美侖美奐的NLM新館於1963年建造完成;(3)恢復出版1940年代即告停頓發行的〔醫學索引〕(Index Medicus);(4)建立MEDLARS及MEDLINE醫學資料服務系統;(5)協助國會通過醫學圖書館援助法(Medical Library Assistance Act),在美國各地設立醫學資訊服務中心。
  羅傑士在美國及國際醫學圖書館界均甚活躍,曾任美國醫學圖書館學會會長,美國醫學歷史學會會長。他是1953年在倫敦召開的第1屆國際醫學圖書館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edical Librarianship)的共同主席,也是1963年在NLM新館召開的第2屆大會的籌備處主任。他曾多次代表美國的福特及其他基金會,前往非洲的奈及利亞及遠東的韓國,提供醫學圖書館顧問服務。他也是美國〔480公法〕(Public Law 480)下對外醫學資料翻譯服務的實際執行人。
  他畢生獲得的勛獎不可勝數,包括美國圖書館學會的杜威獎(Melvil Dewey Medal),美國醫學圖書館學會的諾耶斯獎(Marcia C. Noyes Award),美國醫學歷史學會巴納紀念獎(Cyril Barnard Memorial Prize),美國公共服務傑出服務獎(U.S. Public Service Distinguished Service Award),美國圖畫工業教育委員會哈特獎(Education Council of the Graphic Arts Award)。
  他於1963年離開NLM,接任科羅拉多大學醫學中心圖書館館長。1987年病逝,享壽73歲。美國醫學圖書館學會特設立羅傑士資訊促進獎(Frank B. Rogers Information Advancement Award),藉資紀念。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羅傑士(1914-1987)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