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僝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ㄖㄣˊ
  • 部首外筆畫 12
  • 總筆畫 14
  • 漢語拼音 chá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án
解釋:
參見「僝僽」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顯現、呈現。《說文解字.人部》:「僝,具也。」《書經.堯典》:「驩兜曰:『都!共工鳩僝功。』」漢.孔安國.傳:「僝,見也。」
2. 「僝僽」:
⑴斥責、埋怨。宋.黃庭堅〈憶帝京.銀燭生花如紅豆〉詞:「那人知後,怕夯你來僝僽。」《董西廂》卷四:「可憎姐姐,休把人僝僽。」
⑵摧殘、折磨。宋.劉克莊〈春日五絕〉五首之五:「曉風細細雨斜斜,僝僽書生屋角花。」《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一向僝僽劉知遠,要趕將他出去。」
⑶憂愁、煩惱。元.范康《竹葉舟》第二折:「唱道幾處笙歌,幾家僝僁。」《西遊記》第五七回:「我今尋他去,你千萬莫僝僽,好生供養師父。」
⑷紓解、排遣。宋.辛棄疾〈蝶戀花.點檢笙歌多釀酒〉詞:「可惜春殘風雨又,收拾情懷,長把詩僝僽。」
注音: ㄔ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僝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