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火焰光度法(光譜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lame Photometry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火焰光譜儀示意圖如下,將樣品噴入原子化器(atomizer)與燃燒器(burner)內,樣品中之分子於火焰中解離成原子狀態或自由基狀態,火焰的高溫將原子中之電子激發至較高能階,當高能階的電子躍遷至原來之低能階時,會放射出該原子特定波長的光線而產生原子光譜,這些由樣品(可含多種元素)發射出來的光線,用單波器分光後,測定某些波長的光線強度,即可鑑定某一元素的存在。利用火焰光譜儀,測定樣品中鹼金屬之含量是目前最普遍、迅速,也是最正確的方法。火焰所常用之燃料氣體為乙炔(acetylene)或是氫氣,而其氧化劑通常使用氧氣而非空氣。火焰溫度愈高則可激發原子之種類愈多,用途愈廣。如鈉、鋰、鈣特定發射出之波長分別為589nm(黃色)、671nm(紅色)及423nm(藍色),偵測之濃度極限可至lmg/l。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火焰光度法(光譜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