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不是路 - 教育百科
ˋ
ˋ
ˋ
  • 漢語拼音 bù shì lù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ù shì lù
解釋:
1.情況不妙或不對勁。《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那師爺見不是路,果然不願意。但是三分匠人七分主人,無法只得含含糊糊的核了二三百金的錢糧報了出去。」也作「不是頭」、「不是事」。
2.宋代歌曲的一種特殊結構,節奏特點是散板與定板交錯運用,往往每一句開頭都有兩板,給人以入拍的感覺,隨即轉入散板,至末尾又轉入一板一眼,用一句四言歌詞結束。所以當聽者正以為進入有板樂曲時,卻是到了曲尾。此種結構並無單獨成曲,而常用於大型曲式之中。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不是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