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地啄木(蟻鴷)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urasian Wryneckk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Jynx torquilla
形態:
體長16~17公分。羽色複雜,為鼠灰色摻有褐色和米色斑點,喉部和上胸部具條紋,頭至背中央有一條黑色縱線。喙短而尖,尾非常長,具條紋。歐洲南部族群色澤較暗,具較濃密的條紋;非洲北部族群喉部為白色;喜馬拉雅山族群中的繁殖個體有較濃密的條紋。
分布:
共4亞種,分布於歐洲及亞洲北部和中部,往南延伸至喜馬拉雅山區,冬季遷徙至非洲中部和亞洲南部。
生態習性:
棲息於開闊的森林、被開墾過的林地及其邊緣;遷徙時也會在開闊而樹木較少的地方棲息。不善於在垂直表面攀樹和啄木,大多在地面活動;以螞蟻為主食,尤其是幼蟲和蛹,覓食時會用舌頭舔舐地面和枯倒木上的蟻丘和昆蟲,或者利用蹦跳的方式,尾羽稍微上揚,沿著水平或傾斜的枝條進行空中捕食。繁殖期時每對配偶會佔有領域,平時單獨或和家庭成員行動。當競爭或繁殖期鳴唱時,其頭部會舉起、頭冠羽毛直立、尾羽攤開、翼下垂。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鴷形目(Order Piciformes)
科:
啄木鳥科(Family Pic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地啄木(蟻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