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諠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ㄧㄢˊ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6
  • 漢語拼音 xuā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uān
解釋:
[動]
1.嘈雜、吵鬧。通「喧」。《樂府詩集.卷四一.相和歌辭十六.南朝宋.鮑照.東武吟行》:「主人且勿諠,賤子歌一言。」
2.忘記。通「諼」。《禮記.大學》:「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漢書.卷一○○.敘傳上》:「朝貞觀而夕化兮,猶諠己而遺形。」顏師古注引應劭曰:「諠,忘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嘈雜、吵鬧。通「喧」。《玉篇.言部》:「諠,諠譁也。」《樂府詩集.卷四一.相和歌辭一六.南朝宋.鮑照.東武吟行》:「主人且勿諠,賤子歌一言。」

2. 通「諼」:

⑴ 忘記。《集韻.上聲.阮韻》:「諠,忘也。……通作諼。」《禮記.大學》:「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漢書.卷一○○.敘傳上》:「朝貞觀而夕化兮,猶諠己而遺形。」唐.顏師古.注引應劭曰:「諠,忘也。」

⑵ 欺詐。《集韻.平聲.元韻》:「諠,《說文》:『詐也。』……亦作諠。」

⑶ 玩把戲、弄玄虛。《西遊記》第三五回:「我等切莫揭蓋,只怕他也會弄喧走了。」或作「弄諠」。

注音: ㄒㄩ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諠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