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癭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ㄔㄨㄤˊ
  • 部首外筆畫 17
  • 總筆畫 22
  • 漢語拼音 yǐ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ǐng
解釋:
[名]
1.長在脖子上的囊狀瘤。《說文解字.疒部》:「癭,頸瘤也。」《洛陽伽藍記.卷二.景寧寺》:「所謂陽翟之民,不知癭之為醜。」
2.植物因外來生物之刺激,引起其某一部位細胞不正常增生或增大之現象,常稱「植物癭」。若由造癭昆蟲產卵及其幼蟲之分泌物刺激而產生之癭體組織,則稱「蟲癭」。唐.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長歌敲柳癭,小睡憑藤輪。」《聊齋志異.卷一.嬌娜》:「未幾,割斷腐肉,團團然如樹上削下之癭。」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