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菊池氏壁虎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夜行性為主,一次會產兩顆卵殼相連的蛋,尾巴極易自割,以昆蟲及其他無脊椎動物為食。夜間會於珊瑚礁岩壁或廢棄的房屋活動。
知識 1:
海邊礁岩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菊池氏壁虎
中文門名: 脊索動物門
中文屬名: 壁虎屬
紀錄類別: 脊椎動物爬蟲知識單元
中文科名: 壁虎科
拉丁亞門名: Vertabrata
拉丁屬名: Gekko
中文綱名: 爬蟲綱
拉丁界名: Animalia
分布海拔高度: 0~500公尺
拉丁科名: Gekkonidae
拉丁門名: Chordata
學域-大分類: 動物-爬蟲類
拉丁亞目名: Sauria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世界地理分布: 台灣特有
台灣分布地點: 蘭嶼
中文亞目名: 蜥蜴亞目
中文目名: 有鱗目
拉丁目名: Squamata
拉丁綱名: Reptili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菊池氏壁虎
英文名: Gekko kikuchii
描述:
菊池氏壁虎是軀幹長約10公分,最大全長可達20公分的壁虎,其體背主要以褐色為主,有著深淺不一的斑點。其中從頸部到尾部有十數對兩兩成對的深色斑,形成背部較特殊的特徵,背部的鱗片兼具有細小的粒鱗與大型的疣鱗。尾部有許多櫛刺狀的鱗片,以環狀的方式排列,四肢指端明顯擴張,指下有單列的指瓣。菊池氏壁虎是以卵生方式生殖的壁虎,一次會產下兩枚緊密相連的卵。
分布:
菊池氏壁虎是臺灣特有種蜥蜴,目前只分布在蘭嶼島。
作者: 王緒昂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