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斑躄魚 - 教育百科
大 | |
斑 | |
躄 | |
魚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大斑躄魚 |
英文名: | Antennarius maculatus |
描述: 體成球形或略為側扁,腹部可膨大,尾柄明顯。頭高大,頭背緣陡斜。吻短。眼小。口裂大,下頜突出;上下頜、鋤骨及腭骨均具齒。鰓孔小,位於胸鰭基部下方。體表粗糙,被小棘,並有許多肉質突起。頦部無肉質小突起。背鰭硬棘具3棘,第I硬棘特化為吻觸手,且位於上頜縫合處;末端具餌球,通常多叉;第 II硬棘游離,第III硬棘高大,末端彎向後方;第二背鰭長,具軟條11-12;臀鰭具軟條6-7;腹鰭顯然短於胸鰭;胸鰭軟條9-10;尾鰭圓形。體色多變,通常為黃色或白色,背部或體側具有不規則鞍斑,各鰭外緣褐色。本種易與Antennarius pictus混淆,本種具有較大且連續的鞍斑視為特徵。(何宣慶 2012/12) |
|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海域,包括馬爾地夫、模里西斯、印尼、新加坡、菲律賓、臺灣、巴布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新加勒多尼亞等 。臺灣分布於東北部及南部海域。 |
|
作者: | 臺灣魚類資料庫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