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臂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ㄖㄣˊㄊㄧˇㄐㄧㄢㄅㄨˋㄧˇㄒㄧㄚˋㄨㄢˋㄅㄨˋㄧˇㄕㄤˋ˙ㄉㄜㄅㄨˋㄨㄟˋㄖㄨˊ:「ㄅㄧˋㄅㄤˇ」、「ㄕㄡˇㄅㄧˋ」、「ㄍㄜㄅㄧˋ」。
  2. ㄎㄨㄣㄔㄨㄥˊㄏㄨㄛˋㄉㄨㄥˋㄨˋ˙ㄉㄜㄑㄧㄢˊㄑㄧㄢˊㄐㄧㄠˇㄖㄨˊ:「ㄊㄤˊㄅㄧˋ」、「ㄩㄢˊㄅ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臂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人體由肩膀到手腕間的部位。
    【例】臂膀、臂膊
  2. 昆蟲或動物的前肢、前腳。
    【例】猿臂、螳臂擋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人體解剖學上指從肩胛到腕骨的部分。
2.動物的前肢。如:「螳臂」、「猿臂」。
注音:
漢語拼音: bèi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ㄅㄧˋ

1. 指人體從肩胛至腕骨之部位。如:「胳臂」、「手臂」。《說文解字.肉部》:「臂,手上也。」漢.賈誼〈過秦論下〉:「然陳涉以戍卒散亂之眾數百,奮臂大呼。」《後漢書.卷七五.劉焉袁術呂布列傳.呂布》:「相待甚厚,臨別把臂言誓。」

2. 動物之前肢。如:「螳臂」、「猿臂」。《幼學瓊林.卷一.地輿類》:「灘之凶無如虎臂,路之險莫若羊腸。」《莊子.人間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

3. 近似手臂形狀或功能之器械。如「弩臂」。《周禮.考工記.弓人》:「於挺臂中有柎焉。」漢.嚴忌〈哀時命〉:「外迫脅於機臂兮,上牽聯於矰隿。」

㈡ㄅㄟˋ,ㄅㄧˋ之又音。

注音: ㈠ㄅㄧˋ ㈡(又音)ㄅㄟ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臂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