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姿態語言 - 教育百科
姿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esture Language
作者: 但昭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姿態語言是用來表達思想、情感和與人溝通的身體動作及面部表情,手語也是一種。
  人和人的接觸中,姿態語言可以幫助或補充口語的表達,使溝通變得更為精確明白而生動,有時也可代替口語。姿態語言的重要性因不同的社會而異,在希臘、義大利及葡萄牙,姿態語言在協助口語的表達上格外重要。在某些情境中,姿態語言可完全代替口語,如點頭表示贊同,搖手代替否定或制止,又如瘖瘂人的用手語或脣語。
  面部表情通常是約定俗成的,如微笑或怫然不悅;如傾聽或面顧左右的神情,以至嫌惡、憤怒都可表示心意。如握手、鞠躬表示禮貌和歡迎,拂袖而去表示反對和憤慨。某些場合中以行動改變站立的位置,或在坐位中改變坐姿,往往都有語言的作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姿態語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