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莘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ㄘㄠˇ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11
  • 漢語拼音 [一]xīn[二]shē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ēn
解釋:
  1. 眾多。
    【例】莘莘學子
注音:
漢語拼音: xīn
解釋:
  1. →莘 ㄕㄣ  shēn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ēn
解釋:
[形]
1.長的樣子。《詩經.小雅.魚藻》:「魚在在藻,有莘其尾。」
2.眾多。如:「莘莘學子」。
[名]
姓。如宋代有莘融。
注音:
漢語拼音: xīn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ㄕㄣ

1. 長的樣子。《詩經.小雅.魚藻》:「魚在在藻,有莘其尾。」漢.毛亨.傳:「莘,長貌。」

2. 眾多的。《玉篇.艸部》:「莘,眾也。」東周戰國.宋玉〈高唐賦〉:「縰縰莘莘,若生於鬼,若出於神。」晉.左思〈魏都賦〉:「習習冠蓋,莘莘蒸徒。」

3. 三代時古國名,夏后啟支子封地所在。《正字通.艸部》:「莘,國名,太姒所生之國,文王妃母家。」

4. 春秋時代古地名,衛、蔡、虢、齊等國皆有地名曰莘。《左傳.桓公十六年》:「公使諸齊,使盜待諸莘,將殺之。」晉.杜預.注:「莘,衛地。」《左傳.莊公十年》:「秋九月,荊敗蔡師於莘。」晉.杜預.注:「莘,蔡地。」《左傳.莊公三十二年》:「秋七月,有神降於莘。」晉.杜預.注:「莘,虢地。」《左傳.成公二年》:「師從齊師於莘。」晉.杜預.注:「莘,齊地。」

5. 姓。如宋代有莘融。《正字通.艸部》:「莘,夏后啟支子封莘,因氏。」《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佔花魁》:「那人姓卜,名喬,正是莘善的近鄰,平昔是個游手游食,不守本分,慣喫白食用白錢的主兒。」

㈡ㄒㄧㄣ,ㄕㄣ之又音

注音: ㈠ㄕㄣ ㈡(又音)ㄒㄧㄣ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莘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