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高寒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gāo há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āo hán
解釋:
1.地勢高而寒冷。如:「高寒地帶」、「高寒草原」。《元史.卷一五六.列傳.董文炳列傳》:「臣病不足領機務,西北高寒,筋骸舒暢,當復自愈,請盡力北邊。」《宋史.卷一九八.兵志十二》:「河東一路,水草甚佳,地勢高寒,必宜馬性。」
2.指月光,月亮。宋.張孝祥〈水調歌頭.江山自雄麗〉詞:「江山自雄麗,風露與高寒。」明.袁宏道〈哭江進之〉詩一○首之三:「一笑凌雲去,高寒自少塵。」
3.指人品清峻。宋.楊萬里〈長句寄周舍人子充〉:「省齋先生太高寒,肯將好句博好官?」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高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