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筋 - 教育百科
播放
ˊ
部 + 6 畫 = 12 jīn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肌肉及其周圍的薄膜和肌腱。如:「拉筋」、「抽筋」、「筋疲力竭」、「強筋健骨」。
  2. 靜脈管。如:「筋脈」、「青筋暴露」。
  3. 附著在骨頭上的韌帶。如:「牛筋」、「蹄筋」、「抽筋剝皮」。
  4. 像韌帶一樣具有彈性的東西。如:「鋼筋」、「橡皮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īn
解釋:
  1. 肌腱、韌帶。
    【例】筋骨、牛蹄筋
  2. 靜脈管。
    【例】筋脈、青筋暴露
  3. 泛指具彈性、可伸縮或形狀圓長堅韌的物體。
    【例】鋼筋、橡皮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īn
解釋:
[名]
1.韌帶。如:「牛蹄筋」。《新唐書.卷四八.百官志三》:「諸州市牛皮角以供用,牧畜角筋腦革悉輸焉。」
2.肌肉。《文選.王襃.聖主得賢臣頌》:「故工人之用鈍器也,勞筋苦骨,終日矻矻。」《新唐書.卷二一七.回鶻傳下》:「產良馬,首似橐它,筋骼壯大,日中馳數百里。」
3.靜脈管。如:「青筋暴露」。《管子.水地》:「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通流者也。」
4.具彈性、可伸縮、或形狀圓長堅韌的物體。如:「橡皮筋」、「鋼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in/ku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骨頭和肌肉之間的韌帶。
    例如:我騎車跋倒去傷著筋。Guá khiâ-tshia pua̍h-tó khì siong-tio̍h kin. (我騎車摔倒傷到筋。)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