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慣性導航 - 教育百科
ˋ
ˋ
ˇ
ˊ
  • 漢語拼音 guàn xìng dǎo há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àn xìng dǎo háng
解釋:
是一種使用加速計和陀螺儀來測量物體的加速度和角速度的導航方式,並用計算機來連續估算運動物體位置、姿態和速度的輔助導航。它不需要一個外部參考系,常常被用在飛機,潛艇,飛彈和各種太空飛行器上。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慣性導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ertial navigation
作者: 宛同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利用慣性系統與座標的特性,可測出飛行器的速度、位置、姿態等物理量,以作為導航之用,謂之慣性導航。此種導航裝置主要由陀螺儀與加速儀(accelerometer)兩部分所構成,現詳述如下:在一高速飛行的飛行器中,慣性座標系可由數個高速旋轉的陀螺儀提供之,在此慣性系統上再裝上三個加速儀,可測出各方向的加速度。分別對時間積分一次及兩次後,將可提供飛行器的速度及距離,吾人即可利用這些物理量作為導航之用。另外在測量加速度時必須注意所測到的量包括當地的重力加速度(local gravity),故在對時間積分之前,必須知道當地的重力加速度並加以刪除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慣性導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