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雙棘甲尻魚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雙棘甲尻魚
英文名: Pygoplites diacanthus
描述:
體長卵形。頭部眼前至頸部突出。吻稍尖。眶前骨下緣突出,無棘。前鰓蓋骨具棘;間鰓蓋骨無棘。體被中小型櫛鱗,頰部具鱗,頭部與奇鰭被較小鱗;側線達背鰭末端。背鰭硬棘XIV,軟條18-19;臀鰭硬棘III,軟條18-19,末端圓形或稍鈍尖;尾鰭圓形。幼魚時,體一致為橘黃色,體側具4-6條帶黑邊之白色至淡青色之橫帶,背鰭末端具一黑色假眼;成魚則體呈黃色,橫帶增至8-10條且延伸至背鰭,背鰭軟條部暗藍色,假眼已消失;由背鰭前方至眼後亦有黑邊之淡青色帶;臀鰭黃褐色,具數條青色弧形線條;尾鰭黃色。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東起紅海及非洲東岸,西至土木土群島,北至琉球群島,南至澳洲大堡礁。台灣各沿岸礁區及綠島、蘭嶼等離島。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