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臺灣山羌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臺灣山羌
英文名: Muntiacus reevesi micrurus
描述:
臺灣山羌為臺灣產3種鹿科動物(另兩種為水鹿和梅花鹿)中體型最嬌小者。身體背部暗黃褐色,吻端及額頭為暗褐色,額內緣至角基內側各有一黑色條紋;雄羌額頭黃色,具有短角(僅年長老羌的角有分叉),角基部隆起,具絨角期和硬角期週期,每年會脫落後重長;雌羌額頭呈盾牌狀黑斑,不長角,僅具骨質隆起。上胸部和體側為灰褐色。鹿科動物的上門齒退化消失,雄羌的上犬齒突出,有如食肉動物之犬齒般。頭體長40至70公分,尾長5至10公分,體重多為8至12公斤。齒式:門齒0/3,犬齒1/1,前臼齒3/3,臼齒3/3;全部的牙齒數有34顆。
分布:
臺灣山羌為臺灣特有亞種,自低海拔山麓至海拔3,000公尺的山區森林均有分布。
作者: 鄭錫奇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