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分離焦慮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fēn lí jiāo lǜ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ēn lí jiāo lǜ
解釋:
嬰幼兒或兒童因脫離主要照顧者的照顧範圍,而產生不安的現象。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分離焦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eparation Anxiety
作者: 徐享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九個月至十個月的嬰兒,已能分辨出雙親和其他的人,也能知覺到雙親給他的安全感和對他的重要性。他害怕母親離開他而讓他獨自一人,於是覺得失去安全感而充滿焦慮,稱之為分離焦慮。此種焦慮現象,大約在十四至十五個月時達到最高峰,到了兩周歲後才會逐漸減弱。就長期的分離而言,整個兒童期都害怕雙親離開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分離焦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