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誤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ㄘㄨㄛˋㄖㄨˊ:「ㄘㄨㄛˋㄨˋ」、「ㄅㄧˇㄨˋ」、「ㄨˋㄏㄨㄟˋ」、「ㄨˋㄐㄧㄝˇ」。
  2. ㄧㄢˊㄔˊㄉㄢㄍㄜㄖㄨˊ:「ㄉㄢㄨˋ」、「ㄧㄢˊㄨˋ」、「ㄨˋㄉㄧㄢˇ」、「ㄨˋㄕˋ」。
  3. 使ㄕˇㄕㄡˋㄏㄞˋㄖㄨˊ:「ㄨˋㄖㄣˊㄗˇㄉㄧˋ」、「ㄨˋㄍㄨㄛˊㄨˋㄇㄧㄣˊ」。
  4. ㄍㄨㄛˋㄈㄟㄍㄨˋㄧˋ˙ㄉㄜㄖㄨˊ:「ㄨˋㄕㄤ」、「ㄨˋㄔㄨㄤ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誤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差錯、錯失。
    【例】錯誤、舛誤
  2. 妨害、使受損害。
    【例】誤人子弟
  3. 錯過、耽擱。
    【例】誤點、誤期、誤時
  4. 不正確的、非故意的。
    【例】誤寫、誤殺、誤傷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差錯。《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傳》:「曲有誤,周郎顧。」
[動]
1.妨害、耽擱。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紈褲不餓死,儒冠多誤身。」《老殘遊記》第一九回:「但是我這銀子,三日內有個要緊用處,你可別誤了我的事!」
2.迷惑。《荀子.正論》:「是特姦人之誤於亂說,以欺愚者,而潮陷之,以偷取利焉。夫是之謂大姦。」《新唐書.卷一五二.李絳傳》:「此非陛下意,必憸人以此營誤上心。」
3.錯過。如:「誤時」、「火車誤點」。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gō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差錯。
  2. [[動] ] 妨害、耽擱、拖累。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