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扛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ㄕㄡˇ
  • 部首外筆畫 3
  • 總筆畫 6
  • 漢語拼音 [一]gāng[二]káng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ㄥˋㄐㄧㄢㄊㄞˊㄈㄨˋㄨˋㄆㄧㄣˇㄖㄨˊ:「ㄎㄤˊㄑㄧㄤ」、「ㄐㄧㄢㄅㄨˋㄋㄥˊㄎㄤˊㄕㄡˇㄅㄨˋㄋㄥˊㄊㄧㄠ。」
  2. ㄈㄨˋㄗㄜˊㄖㄨˊ:「ㄙㄨㄛˇㄧㄡˇ˙ㄉㄜㄗㄜˊㄖㄣˋㄨㄛˇㄧˊ˙ㄍㄜㄖㄣˊㄎㄤˊ。」
注音:
解釋:
  1. ㄩㄥˋㄕㄨㄤㄕㄡˇㄐㄩˇㄓㄨㄥˋㄨˋㄖㄨˊ:「ㄍㄤㄉㄧㄥˇ」。
  2. ㄌㄧㄤˇㄖㄣˊㄏㄨㄛˋㄉㄨㄛㄖㄣˊㄍㄨㄥˋㄊㄞˊㄧˊㄨˋㄖㄨˊ:「ㄍㄤㄓㄨㄛ˙ㄗ」、「ㄍㄤㄕˊ˙ㄊㄡ」。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扛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āng
解釋:
  1. 用兩手舉起重物。
    【例】力能扛鼎
注音:
漢語拼音: káng
解釋:
  1. 以肩荷物。
    【例】扛槍、扛行李、扛鋤頭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āng
解釋:
[動]
用兩手舉起重物。《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褰帷斷裳,危冠空履之吏;彯搖武猛,扛鼎揭旗之士。」唐.韓愈〈病中贈張十八〉詩:「龍文百斛鼎,筆力可獨扛。」
注音:
漢語拼音: káng
解釋:
[動]
1.以肩荷物。如:「扛行李」、「扛鋤頭」。
2.頂撞。《金瓶梅》第五二回:「你討得頭錢,分與那個一分兒使也怎的?交我扛了兩句走出來,不想哥這裡呼喚。」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兩人以肩膀擔負重物。
  2. [[動] ] 抬東西。
同義詞:
音讀: ko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