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斮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ㄐㄧㄣ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zhu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uó
解釋:
[動]
1.砍斷、斬斷。《說文解字.斤部》:「斮,斬也。」《書經.泰誓下》:「斮朝涉之脛。」《楚辭.東方朔.七諫.怨世》:「悲楚人之和氏兮,獻寶玉以為石,遇厲武之不察兮,羌兩足以畢斮。」
2.削除魚鱗。《爾雅.釋器》:「魚曰斮之。」晉.郭璞.注:「謂削鱗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砍斷、斬斷。《說文解字.斤部》:「𣃀(斮),斬也。」《書經.泰誓下》:「斮朝涉之脛。」《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魯仲連》:「天崩地坼,天子下席。東藩之臣因齊後至,則斮。」漢.東方朔〈七諫.怨世〉:「悲楚人之和氏兮,獻寶玉以為石,遇厲武之不察兮,羌兩足以畢斮。」
2. 削去、削除。《玉篇.斤部》:「斮,削也。」《爾雅.釋器》:「魚曰斮之。」晉.郭璞.注:「謂削鱗也。」明.胡應麟〈讀《論衡》〉:「剗虛黜增,訂訛斮偽。」
注音: ㄓㄨㄛ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斮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