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瑟縮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sè suō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è suō
解釋:
  1. 因寒冷或害怕而蜷縮身體的樣子。
    【例】他因為害怕,而瑟縮在牆角的一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瑟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è suō
解釋:
1.蜷縮,不伸展的樣子。《呂氏春秋.仲夏紀.適音》:「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聊齋志異.卷二.陸判》:「眾睹之,瑟縮不安於座。仍請負去。」
2.猶豫遲緩的樣子。唐.牛僧孺〈崔相國群家廟碑〉:「九州歲貢,瑟縮不集。」
3.擬聲詞。形容風雨的聲音。宋.蘇軾〈洞庭春色賦〉:「臥松風之瑟縮,揭春溜之淙潺。」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瑟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