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板築 - 教育百科
ˇ
ˊ
  • 漢語拼音 bǎn zh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ǎn zhú
解釋:
1.築土牆時,用兩版夾土,用杵把土搗結實,稱為「板築」。《文選.鮑照.蕪城賦》:「是以板築雉堞之殷,井幹烽櫓之勤。」《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先立個標幟,候今冬農隙之時,興工板築。」也作「版築」。
2.比喻地位卑賤。《文選.羊祜.讓開府表》:「假令有遺德於板築之下,有隱才於屠釣之閒,而令朝議用臣不以為非,臣處之不以為愧,所失豈不大哉。」《文選.沈約.恩倖傳論》:「屠釣卑事也,板築賤役也。」也作「版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板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