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尾聲 - 教育百科
ˇ
  • 漢語拼音 wěi shē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ěi shēng
解釋:
  1. 本指音樂將結束的部分,如傳統戲曲套曲的最終一曲的曲牌就叫尾聲。後用來比喻事情進行到快結束的部分。
    【例】假期已近尾聲,大家得收收心,準備開學。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尾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ěi shēng
解釋:
1.套曲最終一曲的牌名。
2.比喻事情的最後部分、結束部分、結尾。如:「歡樂的假期將近尾聲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尾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itournelle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音樂術語。一、法文的尾聲與義大利文的過門(Ritornello)同義。二、十七世紀後期到十九世紀早期的法國巴洛克歌劇中之器樂曲,它有時用在演唱前之前奏,有時也作為間奏或尾聲。由於法國的巴洛克歌劇極為喜用三拍子舞曲,因此有時它被誤認為是一種三拍子的舞蹈。
參照: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尾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bué-siann/bé-sia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原指樂曲或套曲中的最後一樂章。現多用來指活動或事情快要結束的階段。
  2. [[名] ] 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同義詞: 收尾、尾局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尾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尾聲
相反詞 楔子、前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