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康氏粉介殼蟲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康氏粉介殼蟲
英文名: Pseudococcus comstocki
描述:
體卵圓形至寬卵圓形,約1.9-2.8 (2.3) mm 長,1.1-1.9 (1.4) mm寬。觸角8節,約517-583 (547) μm長。唇基上唇鞘,約150-206 (169) μm長。下唇約133-189 (153) µm,略短於唇基上唇鞘。足發達,細長。前足:基節約94-139 (114) µm長;轉節+腿節約278-344 (312) µm長;脛節+跗節約289-356 (326) µm長;轉節+腿節長/脛節+跗節長約為1.00-1.14 (1.05);脛節/跗節約是2.25-3.14 (2.56)。中足: 基節約111-133 (122) µm長;轉節+腿節約317-394 (354) µm長;脛節+跗節約322-406 (372) µm長;轉節+腿節長/脛節+跗節長約為1.00-1.10 (1.05);脛節/跗節約是2.48-3.19 (2.83)。後足: 基節約 117-156 (137) µm長;轉節+腿節約333-428 (384) µm長;脛節+跗節約372-450 (428) µm長;轉節+腿節長/脛節+跗節長約為1.04-1.18 (1.12);脛節/跗節約是2.71-3.59 (3.18)。爪粗短,無爪突,約28-33 (29) µm長。少量透明孔分布於後足基節、腿節及脛節。腹裂,近方形至卵圓形,約 78-167 (119) μm長,117-260 (156) μm寬,中央被節間線區隔。具發達背裂,內緣略為骨化,每瓣上有些7-14許個三孔腺及1-3根小刺毛。刺孔群17對。臀瓣刺孔群(C18),位於骨化膜質區域,每個具2根錐狀刺毛,約21-24 (23) µm長,伴著5-7根附毛及34-42三孔腺。倒數第2對刺孔群(C17),每個具2根錐狀刺毛,約16-21 (17) µm長,伴著4-7根附毛及16-24個三孔腺,坐落於膜質區域內。更之前的刺孔群,每個具2根錐狀刺毛,約9-14 (11) µm長,伴著2-5根附毛及11-16個三孔腺,坐落於膜質區域內;在頭的一些刺孔群(C1, C3, C4)及C7通常具3根錐狀刺毛。臀瓣中等發達,具一端刺毛,約150-206 (169) μm長,位於端部圓形至方型骨化區。不具臀瓣棒。肛環約72-106 (88) µm長,83-111 (97) µm寬,具6根肛刺毛,約133-200 (159) µm長。 背方有纖細鞭狀刺毛,約25-49 (38) µm長,伴著短刺毛,約10-20 (15) μm長。長刺毛約58-79 (67)µm長,分布於腹部第6-7節。具三孔腺,約4 µm長,數量多,均勻分布。多孔腺有時會有1或2個分布於腹部第7節及胸部。具蕈狀腺,約9-12 (11) μm長,蕈狀緣,直徑約10-13 (11) μm長,單個分布於於胸部及腹部一些刺孔群,經常會有一對蕈狀腺在額刺孔群後方;其他的蕈狀腺分布於腹部第3-5節亞緣區;有些會在蕈狀緣附近會有單個盤狀孔。具管狀腺,約7-9 (8) μm長,3-4 (3) μm寬,分布於腹部後幾節體緣及橫跨胸節至體緣。 體腹方有許多纖細鞭狀刺毛,約33-57 (44) μm長,伴隨著短鞭刺毛,約14-25 (20) µm長。長刺毛,約65-121 (91) µm長,分布於體中央區域。三孔腺,與背方類似,均勻分布。具多孔腺,直徑約8-9 (8) µm長,橫跨腹部中央區域、產卵孔後緣,呈雙列或三列分布於腹部第4-7節後緣;其他多孔腺分布於腹部第2-3節及散布多數腹節的前緣。具蕈狀腺,約7-11 (9) μm長,蕈狀緣,直徑約8-9 (8) μm長,略小於背方者,分布於氣孔後側緣。管狀腺3類,大型者,與背方中央者相同,數量豐,自臀瓣向前至觸角基部的體緣。窄型管,約6-8 (7) μm長,2-3 (3) μm寬,橫跨腹部第3-8節,分布於多孔腺之前及大型管狀腺內側。小型管狀腺,約4-6 (5) μm長,2 μm寬,橫跨於腹部各節中央區域及散布頭及胸中央區域。
分布:
Pseudococcus comstocki </em>為世界廣泛分布之種類,至少33國已有其分布紀錄。分布國家如下所示。在台灣台北市(南港)、宜蘭縣(羅東)及台東縣(知本)等地已有其紀錄。</p> 非洲區(Afrotropical): 聖赫勒拿島。</p> 澳斯塔拉西亞區(Australasian):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北馬里亞納群島。</p> 新北區(Nearctic): 加拿大、墨西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康乃狄克州、德拉瓦州、哥倫比亞特區、喬治亞、伊利諾州、印第安那州、路易西安那州、馬里蘭州、麻塞諸塞州、密西根州、新罕布夏州、紐澤西州、紐約、俄亥俄州、賓夕法尼亞州;南卡羅萊納州、維吉尼亞州、西維吉尼亞州。</p> 新熱帶區(Neotropical): 阿根廷、巴西、哥倫比亞。</p> 東方區(Oriental): 中國(湖南]); 印尼、柬埔寨、馬來西亞、越南。</p> 古北區(Palaearctic): 阿富汗、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加納利群島、中國(內蒙古、山西)、法國、喬治亞、伊朗、義大利、日本、吉爾吉斯、馬德拉群島、摩爾多瓦、俄羅斯、南韓、塔吉克、土耳其、土庫曼、烏茲別克。</p>
作者: 蔡明諭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