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波特氏迷津測驗〕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orteus Maze Tests]
作者: 李坤崇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波特氏迷津測驗〕係一種運用甚廣,但並未經完善標準化歷程的非語文實作測驗。此測驗出版於一九一四年,適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係當時頗為重要的個別能力測驗,旨在測量受試者的預測和計畫能力。全部題目為十二個由易而難的迷津問題,要求受試者於最短期間由起點到達終點,且過程不得提起鉛筆,亦不得走入封閉巷道。測驗結果以受試者花最少時間走完迷津者最佳。
  〔波特氏迷津測驗〕無指導手冊,不須要太多的語文指引,因而頗適於文化不利的群體或進行人類文化學研究。頗多研究報告顯示:〔波特氏迷津測驗〕對腦傷的鑑別力頗佳,且與受試者的教育程度與經驗息息相關。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波特氏迷津測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