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洛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ㄏㄜˊㄌㄧㄡˊㄇㄧㄥˊ:①ㄌㄨㄛˋㄏㄜˊㄗㄞˋㄕㄢˇ西ㄒㄧㄕㄥˇ。②ㄌㄨㄛˋㄕㄨㄟˇㄈㄚㄩㄢˊㄕㄢˇ西ㄒㄧㄕㄥˇㄉㄨㄥㄌㄧㄡˊㄐㄧㄥㄏㄜˊㄋㄢˊㄖㄨˋㄏㄨㄤˊㄏㄜˊ
  2. ㄌㄨㄛˋㄧㄤˊㄏㄜˊㄋㄢˊㄕㄥˇ˙ㄉㄜㄧˊㄒㄧㄢˋㄧㄣㄨㄟˋㄗㄞˋㄌㄨㄛˋㄕㄨㄟˇ˙ㄉㄜㄅㄟˇㄅㄧㄢㄦˊㄉㄜˊㄇㄧㄥˊㄨㄟˊㄑㄩㄢˊㄕㄥˇㄉㄧˋㄦˋㄉㄚˋㄔㄥˊㄉㄧˋㄌㄧˇㄨㄟˋㄓˋㄧㄡㄩㄝˋㄗˋㄍㄨˇㄨㄟˊㄅㄧㄥㄐㄧㄚㄅㄧˋㄓㄥㄉ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洛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uò
解釋:
  1. 洛陽的簡稱。
  2. →洛水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uò
解釋:
[名]
1.參見「洛水」條。
2.大陸地區洛陽的簡稱。
3.姓。如明代有洛忠。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o̍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洛河」:河川名。

⑴ 源出陝西省雒南縣塚嶺山,東南流入河南省境內,至鞏縣洛口入黃河。或稱為「雒水」。

⑵ 源出陝西省定邊縣東南白於山,至朝邑縣入渭河。南北直貫陝西省中部,與渭河並為陝西省二大河。段注本《說文解字.水部》:「洛,洛水。出左馮翊歸德北夷界中,東南入渭。」或稱為「北洛水」。

2. 通「絡」。連絡。《莊子.大宗師》:「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清.王先謙.集解:「案:謂連絡誦之,猶言反覆讀之也。洛,絡同音借字。」

3. 洛陽之簡稱。

4. 姓。如明代有洛忠。

注音: ㄌㄨㄛ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洛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