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減廢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Waste Reduction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減少污染物產生量,其技術有許多方式,其中有關原料、程序或操作方式改善之廠內改善措施,通常可達相當程度之減廢功效。藉由資源回收,污染管理而達到製程管理的改善,再藉由新方法、新技術的開發,促使工業升級。就環境保護及經濟觀點而言,「減廢」較「處理」更具經濟效益。而「產源減量」通常亦較「回收再利用」更佳。廢棄物減量活動不限於固態廢棄物,舉凡對排放至空氣、水體和陸地上的污染物之減量措施,皆可視為廢棄物減量計畫的一部份。但廢棄物或污染物由一個介質轉移至另一個介質,並不能視為廢棄物減量。例如利用活性碳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並非廢棄物減量,因為污染物僅由一個介質(廢水)轉移至另一個介質(廢棄活性碳為固體廢棄物),除非飽和的活性碳經由再生而回收其所吸附的物質,而活性碳本身循環再利用。廢棄物處理或最終處置是負擔最重的污染控制方式,而污染源減量則為最經濟有效的污染預防方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減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