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南管 - 教育百科
ˊ
ˇ
  • 漢語拼音 nán guǎ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án guǎn
解釋:
  1. 宋元以後,流行於臺灣、閩南及東南亞的音樂。以古代的樂曲融合當地的民間音樂而成。歌者執拍板,伴奏樂器以琵琶為主,再配以洞簫、三弦、二弦、四塊板等。南管樂曲通常分為指、譜、曲三種。
  2. 一種以南管樂曲為主的地方戲劇總稱。主要流行於臺灣、閩南及東南亞。 △南管戲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南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án guǎn
解釋:
宋元以後,流行於福建、臺灣及東南亞地區的古樂。它和古代的樂曲有密切的關係,且逐步融和了當地的民間音樂。歌者執拍板,伴奏樂器以琵琶為主,再配以洞簫、三弦、二弦、四塊板等樂器。南管樂曲通常分為指、譜、曲三種。其音樂平和端雅,因曾在乾隆皇帝前演奏,而有御前清音的雅號。也稱為「南樂」。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南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âm-kuá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流行於福建、臺灣及東南亞地區的古樂。以古代樂曲逐步融合當地的民間音樂,歌者手拿拍板,以琵琶為主要伴奏,再配合洞簫、三弦、二弦、四塊板等樂器演奏。南管樂曲通常分為指、譜、曲三種,樂風平和端莊。
反義詞: 北管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南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臺灣台語 南管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