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嚚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ㄎㄡˇ
  • 部首外筆畫 15
  • 總筆畫 18
  • 漢語拼音 yí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ín
解釋:
[形]
1.愚蠢而頑固。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一下.釋詁》:「嚚,愚也。」《書經.堯典》:「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姦。」
2.奸詐、說話不老實。《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有聲音但不能說話。《說文解字.㗊部》:「嚚,語聲也。」《國語.晉語四》:「嚚瘖不可使言,聾聵不可使聽。」

2. 愚蠢。《廣雅疏證.卷一下.釋詁》:「嚚,愚也。」《書經.堯典》:「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姦。」

3. 言語奸詐、不忠信。《左傳.僖公二四年》:「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新唐書.卷一六一.列傳.馮伉》:「縣多嚚猾,數犯法。」

注音: ㄧㄣ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嚚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