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無肘脈蚜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無肘脈蚜Hysteroneura setariae無翅胎生之成蟲體褐色、紅褐色、藍色或黑褐色;尾片顏色較淡。有翅型後翅缺乏肘脈,僅具一斜脈。有翅型雄蟲,體色黑褐色或暗褐色,一般較有翅胎生成蟲色深。本種寄主植物主要為禾本科植物及薔薇科桃樹,主要棲息與取食部位通常集中於寄主植物之花器,為 其一大特色。如發生量多,可移至葉部或外露的根部為害。無肘脈蚜一年四季均可分在中、低海拔有禾本科雜草生長的地方,為在台灣地區夏、秋季分布量較多的蚜蟲種類之一。本種敘述主要引用許洞慶(1980)及陶家駒(1990)所發表之文獻內容。
知識 1:
皆陸生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無肘脈蚜
中文亞科名: 常蚜亞科
中文亞綱名: 有翅亞綱
中文屬名: 無肘脈蚜屬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半翅目
中文科名: 常蚜科
中文綱名: 昆蟲綱
中文總科名: 蚜總科
中文門名: 節肢動物門
學域-大分類: 動物-昆蟲類
拉丁亞科名: Aphidinae
拉丁亞綱名: Pterygota
拉丁屬名: Hysteroneura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Hemiptera
拉丁科名: Aphididae
拉丁種小名: setariae
拉丁綱名: Insecta
拉丁總科名: Aphidoidea
拉丁門名: Arthropod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