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物性浮游生物 - 教育百科
動 | |
物 | |
性 | |
浮 | |
游 | |
生 | |
物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Zooplankton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又稱為動物性浮游生物。在水中行浮游生活的動物類群。通常體型細小,有微弱游泳能力,但不足以抵抗水流,無法控制它們在水體中的水平位置。浮游動物的種類繁多,從原生動物到脊索動物中的被囊類和魚類,幾乎每一門動物都有浮游種類,其中主要的類別包括橈腳類(cope-pods)、磷蝦類(euphausiids)、水母類(medusa)、被囊類(tunicates)、毛頜類(chaetognaths)等。浮游動物大多是草食動物,以攝食浮游植物維生,許多浮游動物是魚、貝類的食物,在水域的食物鏈中扮演重要角色。另外,有些浮游動物種類可做為水污染的指標生物,如在富營養的水體中,劍水蚤(Cyclops)、臂尾輪虫(Brachiorus)等種類常形成優勢種群。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動物性浮游生物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