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三牲 - 教育百科
  • 漢語拼音 sān shē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ān shēng
解釋:
  1. 古指牛、羊、豬等三種祭品。今則多指雞、魚、豬等三種祭品。
    【例】奶奶準備了三牲到廟裡拜拜祈福。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三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ān shēng
解釋:
1.古代祭祀用的牛、羊、豕三種犧牲。《孝經.紀孝行》:「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宋.邢昺.疏:「三牲,牛、羊、豕也。」《抱朴子.內篇.道意》:「太牢三牲,曷為濟焉!」
2.俗稱為雞、魚、豕。唐.韓愈〈太學博士李君墓誌銘〉:「五穀三牲,鹽醯果蔬,人所常御。」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三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三牲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三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am-si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本指牛、羊、豬等三種祭品。今則多指雞、魚、豬等三種祭品。
同義詞: 牲醴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三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三牲牲醴 相關客家語 三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