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騙局 - 教育百科
ˋ
ˊ
  • 漢語拼音 piàn j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iàn jú
解釋:
  1. 為騙取別人財物而設計的圈套。
    【例】他一手設計的騙局,終究逃不過警方的法眼而被偵破。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騙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iàn jú
解釋:
為騙取別人財物而設計的圈套。宋.劉克莊〈庚申召對〉:「臣惟國家三數年來,凶相弄權,以富彊自詭,輔聖天子而行霸政,為天下宰而設騙局,朝野之人,相與竊議曰:『相非相,狙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此後遇見丹客,萬萬勿可聽信!妾亦是騙局中人,深知其詐。」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騙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hiàn-kio̍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為騙取別人財物而設計的圈套。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騙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騙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