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何氏甕鰩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何氏甕鰩
英文名: Okamejei hollandi
描述:
雄魚吻長為頭長的1.9—2.5倍,雌魚則為1.8-1.9倍。尾長平均約為體盤寬的1.2-1.4倍。兩眼眶間距狹窄,且距離大於眼徑大小。體盤背部及腹部平滑,體盤背部前緣及吻端及兩背鰭、尾鰭有微小的刺。眼眶邊緣有6-13根刺,項棘約1-5根;尾部有3列以上棘刺。體盤背部呈黑褐色,上有許多黑巧克力色的小點分布,在胸鰭後緣的角落有一對暗色眼點,腹部及尾部有(或無)不規則的灰白色斑點,但胸鰭及腹鰭外緣無分布。吻軟骨接近頭蓋骨;腹部及背鰭前的脊椎骨數為28-29根、38-32根。腸瓣6-7個。交接器有較大的SH(sentinel)及一個扇形開口(rhipidion),內部的輔端軟骨AT-1(accesssory terminal 1.)延長且不對稱。(陳柔蓉、林沛立2012/11編寫)
分布:
分布於中國南海、東海,也見於日本高知,臺灣產於北部、東北部及澎湖。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