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生態監測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cological Monitoring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指對於某一區域之生態狀境進行長期性的追蹤,以瞭解生態系在人類活動影響下的變遷過程。一般監測工作的對象包括生態系等內的各種因子,如水質、空氣、指標生物、生物多樣性、大氣循環、土地利用……等,而監測之時間則可因對象、事件和需求之差異而有不同。監測所得到的資訊,常可幫助我們瞭解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之衝擊及角色,更可提供作為經營管理這個生態系的參考資料,確實掌握變遷之方向和速度。例如植物調查中常有永久樣區之設置,研究人員在標定其位置和記錄區內每一棵樹的基本屬性後,每隔一段時間會回到現場再進行同樣的調查,如此重複數次資料累積多後,即可分析其變化情形。又如我們可利用固定的調查方法來瞭解某種特定生物在不同年間之族群量變化,藉此評估這種生物族群的未來發展情形。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生態監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