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钁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ㄐㄧㄣ
  • 部首外筆畫 20
  • 總筆畫 28
  • 漢語拼音 jué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ué
解釋:
[名]
一種用來挖掘土地的農具。三國魏.曹植〈藉田賦〉:「名王親枉千乘之體于隴畝之中,執鉏钁于畦町之側。」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一種用來掘地之農具。《說文解字.金部》:「钁,大鉏也。」《字彙.金部》:「钁,《說文》:『大鉏也。』《方言》:『關東名鹵斫。』」《淮南子.精神》:「今夫繇者揭钁臿,負籠土,鹽汗交流,喘息薄喉,當此之時,得茠越下,則脫然而喜矣。」《三國演義》第一八回:「操曰:『中吾計矣!』遂命軍中密備鍬钁爬城器具,日間只引軍攻西北角。」

注音: ㄐㄩㄝ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钁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