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馳韓盧而搏蹇兔 - 教育百科
ˊ
ˊ
ˊ
ˊ
ˊ
ˇ
ˋ
  • 漢語拼音 chí hán lú ér bó jiǎn tù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í hán lú ér bó jiǎn tù
解釋:
韓盧,春秋時韓人呼壯犬為盧。蹇兔,跛兔。春秋時,范雎對秦昭王說,秦國將士勇猛,車騎眾多,可以輕取諸侯,就好像馳韓犬和跛兔相搏鬥。語本《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夫以秦卒之勇,車騎之眾,以治諸侯,譬若施韓盧而搏蹇兔也,霸王之業可致也。」後比喻敵人容易被打敗。《幼學瓊林.卷四.鳥獸類》:「馳韓盧而搏蹇兔,喻言敵之易摧。」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馳韓盧而搏蹇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