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藤球運動 - 教育百科
ˊ
ˊ
ˋ
ˋ
  • 漢語拼音 téng qiú yùn dò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éng qiú yùn dòng
解釋:
  1. 一種流行於東南亞地區的球類運動。舊名踢網籃球,於西元1990年被納入亞運正式項目。可分為民俗體育及正式比賽兩種:前者有如踢毽子,後者之場地及進行方式與排球相似。球場中央架網,兩邊各設一發球圈,球由單層藤條編成。比賽時兩隊各三位球員,以腳踢球過網至對方場地,使球不落地者為勝。比賽採三戰兩勝制,每局十五分,其中一隊先得八分時也可換邊。
    【例】據說藤球運動源於十五世紀蘇丹國統治的麻六甲一帶,而今則流行於東南亞地區。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藤球運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éng qiú yùn dòng
解釋:
一種流行於東南亞地區的球類運動。舊名踢網籃球,於西元一九九○年被納入亞運正式項目。可分為民俗體育及正式比賽兩種:前者有如踢毽子,後者之場地及進行方式與排球相似,因此又名「腳踢的排球」。球場中央架網,兩邊各設一發球圈,球由單層藤條編成。比賽時兩隊各三位球員,以腳踢球過網至對方場地,使球不落地者為勝。比賽通常採三戰兩勝制,每局二十一分。如:「據說藤球運動源於十五世紀蘇丹國統治的麻六甲一帶,而今則流行於東南亞地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藤球運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