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苦聰人葫蘆笙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K´u Ts´ung Jên Hu Lu Shêng Wu
作者: 霍德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苦聰人民間舞蹈。流行於雲南省的新平、元江、墨江、金平等地苦聰人聚居區。以葫蘆笙伴奏舞蹈,或表演者自吹自跳而得名。葫蘆笙是一種吹奏樂器,用葫蘆做笙斗,一般插有五支竹管,長約一六至六六公分不等。苦聰人以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為年,每逢這個節日,苦聰人以村寨為單位,舉行祭祖活動。祭祖儀式結束,老人們便唱起古老的酒歌,敘述歷史和演唱神話傳說,眾人跟隨唱合,氣氛十分隆重。接著人們便吹起葫蘆笙,青年男女便自由的圍成圓圈,踏著節拍歡快的跳起《葫蘆笙舞》。其中尤以男子表演的單人或雙人的自吹自跳的《葫蘆笙舞》最為精彩。舞者模擬各種動物的形態,生動逼真,還有倒立、旋轉、金雞獨立等技巧動作。主要步法有:〈三步一踼〉、〈一步一踼〉、〈掖腿蹲跳〉等。動作抑揚頓挫,既粗獷又靈巧。舞蹈情緒熱烈歡快。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苦聰人葫蘆笙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