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腷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ㄖㄡˋ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3
  • 漢語拼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腷腷膊膊」、「腷臆」等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腷臆」:

⑴ 忍住氣,不發洩。《龍龕手鑑.肉部》:「腷,腷臆,意不洩也。」

⑵ 情緒鬱結,怒氣填膺。《宋書.卷九九.二凶列傳.元凶劭》:「奉諱驚號,肝腦塗地,煩冤腷臆,容身無所。」《太平廣記.卷一六六.吳保安》:「忽忽發狂,腷臆流慟,不知涕之無從。」或作「愊億」、「愊憶」、「愊臆」、「腷億」、「腷憶」。

2. 「腷腷膊膊」,擬聲詞:

⑴ 形容鼓翅聲。漢.無名氏〈古兩頭纖纖〉詩:「腷腷膊膊雞初鳴,磊磊落落向曙星。」

⑵ 形容冰裂聲。《佩文韻府.卷九九.藥韻》:「〈古兩頭纖纖〉詩:『腷腷膊膊春冰裂,磊磊落落桃初結。』」

注音: ㄅ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腷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