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芒新粉介殼蟲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芒新粉介殼蟲
英文名: Neoripersia miscanthicola
描述:
體長卵圓形,約2.2-3.6 (2.9) mm 長,1.1-2.3 (1.6)mm寬。觸角7或8節,約264-328 (301) μm長。唇基上唇鞘,約122-153 (135)μm長。下唇約78-103 (89)µm,短於唇基上唇鞘。足短,發達。前足:基節約76-94 (76) µm長;轉節+腿節約186-256 (211)µm長;脛節+跗節約155-189 (168)µm長;轉節+腿節長/脛節+跗節長約為0.74-0.85 (0.80);脛節/跗節約是1.55-2.22 (1.79)。中足: 基節約81-103 (90)µm長;轉節+腿節約172-244 (218)µm 長;脛節+跗節約158-194 (174)µm長;轉節+腿節長/脛節+跗節長約為0.76-0.92 (0.82);脛節/跗節約是1.10-2.04 (1.74)。後足: 基節約94-122 (107)µm長,與體表面連接之關節處不明確或闕如;轉節+腿節約219-272 (242)µm 長;脛節+跗節約194-228 (212) µm長;轉節+腿節長/脛節+跗節長約為0.82-0.93 (0.88);脛節/跗節約是1.58-2.39 (2.01)。爪粗短,無爪突,約22-28 (26)µm長。透明孔分布在後足基節後緣並向後延伸至腹面體表。腹裂圓形約83-172 (119) μm長,92-144 (107) μm寬。具發達背裂,每瓣上有5-10個三孔腺。刺孔群2或3對,偶4對,均位於腹部。臀瓣刺孔群(C18)每個具2根錐狀刺毛,約17-23 (20)µm長,伴著10-15個三孔腺及2-3根附毛。倒數第2對刺孔群,每個具2根錐狀刺毛,偶1根,約12-19 (16) µm長,伴著4-7個三孔腺。其他刺孔群,通常具1根錐狀刺毛,偶2根,約9-16 (14) µm長,伴著3-5三孔腺。臀瓣中等發達,具一端刺毛,約78-167 (125)μm長。肛環約64-94 (79) µm長,83-97 (90) µm寬,具6根肛刺毛,約97-147 (126) µm長。

體背方有許多鞭狀刺毛,約34-43 (40) µm,散布短鞭狀刺毛,約15-28 (21) µm長。長鞭狀刺毛,約52-62 (57)長,分布於頭及胸部邊緣及腹部接近生殖孔的節數。具三孔腺,數量少,直徑約3 µm長,分布於背裂上或附近,有些分布於前胸及後胸,小群分布於腹部第2至第5節體緣。具多孔腺,直徑約6-7 (6) µm長,均勻分布。管狀腺,每個約3-5 (4) µm長,2 µm寬,小群分布於體緣。盤狀孔明顯,略大於三孔腺,直徑約3-5 (4) µm長,成群分布於體緣,有一些橫跨於頭及胸部。

體腹方有許多鞭狀刺毛,約34-45 (63) µm長,伴著不同大小的短刺毛,約17-29 (24)µm長。較長刺毛約51-76 (63) µm長,主要分布於頭與腹部接近生殖孔的節數。三孔腺數量少,大小與背方者類似,分布於後氣孔開口及中足基節附近。具多孔腺,大小與背方者類似,均勻分布。管狀腺與背方者類似,小群分布於在胸部及腹部邊緣。盤狀孔,大小與背方類似,均勻分布。

分布:
Neoripersia </em>miscanthicola</em> 為台灣特有種。目前在台灣台北縣(貢寮、新店)、新竹縣(新竹市)、宜蘭縣(礁溪、福山)。</p>
作者: 蔡明諭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