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布萊福德小蠹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布萊福德小蠹
英文名: Scolytoplatypus blandfordi
描述:
雄性:體長3.1-3.3mm,約為體寬之2.2倍,體色棕色至深棕色,中間朝兩端漸深。前額兩側具濃密之內彎長毛,觸角膨大處之長為寬之1.6倍。前胸背板長為寬之0.9倍,側邊基部內凹,表面具微細網紋,點刻微小且排列不規則。翅鞘長度為寬度的1.5倍,為前胸背板2倍長;翅鞘表面閃亮,點刻、毛列皆不明顯,具9條毛列間脊,其中1, 3, 6, 7及8五條毛列間脊於翅鞘截面上方延伸出四個小突起,1及8之突起較大。翅鞘截面不明顯,末端具一些細小齒,密佈細小黃色毛。雌性:體長、身體比例及體色都跟雄蟲相似。前額僅具濃密短毛,觸角膨大處之長為寬之1.4倍。前胸背板與雄蟲相似,中線前具一個卵形攜孢孔,為被豎起之粗毛圍繞。翅鞘亦與雄蟲相似,長度為前胸背板長度之1.8倍,毛列間脊突起不明顯,僅第一毛列間脊於翅鞘截面上方突起。

分布:
2006</span></span>才被描述的新種,主要分佈於台灣中南部山區,目前暫為臺灣特有種,目前紀錄之寄主為殼斗科植物。</span></span></p>
作者: 劉藍玉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