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袋鼴 - 教育百科
袋 | |
鼴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Marsupial Mole |
日期: | 2007年1月 |
出處: |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
辭書內容
學名: Notoryctes typhlops (Stirling, 1889) |
|
形態: 頭軀幹長9~18公分,尾長1.2~2.6公分,雌獸體重40.5~66公克;毛短而絨,有金屬光澤,背部為白到粉肉桂色。 |
|
分布: 西澳北部與中東,北領地南部與南澳西部。 |
|
生態習性: 主要棲息於靠近溪流的乾灌叢或相思樹林,穴居程度不如鼴鼠,地道較短,較常將土推至地表,淺地道約在地下8公分處,但垂直向下挖掘時也可達2.5公尺深,在地表常會留下由兩隻後腳和尾經過的3條痕跡;獨居型,白天或夜間都會活動,食物包括昆蟲幼蟲、蟻、蚯蚓、種子等;11月有生殖記錄,一胎1~2隻,由於數量稀少,屬於瀕臨絕種物種。 |
|
綱: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
|
目: 袋鼴目(Order Notoryctemorphia) |
|
科: 袋鼴科(Family Notoryctidae)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袋鼴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