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識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ㄧㄢˊ
  • 部首外筆畫 12
  • 總筆畫 19
  • 漢語拼音 [一]zhì[二]shì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ㄕˋㄨˋ˙ㄉㄜㄉㄠˋㄌㄧˇㄖㄨˊ:「ㄕˋ」、「ㄔㄤˊㄕˋ」。
  2. ㄉㄠˋㄖㄣˋㄉㄜˊㄖㄨˊ:「ㄖㄣˋㄕˋ」、「ㄕˋㄅㄧㄝˊ」、「ㄙㄨˋㄅㄨˋㄒㄧㄤㄕˋ」、「ㄧㄡˇㄧㄢˇㄅㄨˊㄕˋㄊㄞˋㄕㄢ」。
  3. ㄐㄧㄢˋㄐㄧㄝˇㄐㄧㄢˋㄨㄣˊㄖㄨˊ:「ㄐㄧㄢˋㄕˋ」、「ㄘㄞˊㄕˋ」、「ㄉㄢˇㄕˋ」。
  4. ㄒㄧㄤˇㄋㄟˋㄗㄞˋㄨㄟˊㄖㄨˊ:「ㄧˋㄕˋ」。
  5. ㄆㄥˊㄧㄡˇㄖㄨˊ:「ㄐㄧㄡˋㄕˋ」。
注音:
解釋:

ㄐㄧˋㄧˋㄐㄧˋㄓㄨˋㄊㄨㄥㄓˋ」。ㄖㄨˊ:「ㄇㄛˋㄦˊㄓˋ」、「ㄅㄛˊㄨㄣˊㄑㄧㄤˊㄓ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ì
解釋:
  1. 認知、了解。
    【例】賞識、素不相識、不識時務
  2. 見解、見聞。
    【例】高識、學識、遠識
  3. 知己、朋友。
    【例】舊識、親識
注音:
漢語拼音: zhì
解釋:
  1. 記憶、記住。通「誌」。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ì
解釋:
[名]
1.見解、見聞。如:「見識」、「遠識」、「才識」、「膽識」。
2.事物的道理。如:「知識」、「常識」。
3.思想、內在思維。如:「意識」。《南史.卷四.齊武帝本紀》:「我識滅後,身上著夏衣、畫天衣。」
4.知己、朋友。《梁書.卷九.王茂傳》:「茂年數歲,為大父深所異,常謂親識曰:『此吾家之千里駒。』」唐.劉禹錫〈元日感懷〉詩:「異鄉無舊識,車馬到門稀。」
[動]
知道、了解。如:「素不相識」、「有眼不識泰山」。唐.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副]
剛才。通「適」。《左傳.成公十六年》:「識見不穀而趨,無乃傷乎?」
注音:
漢語拼音: zhì
解釋:
[動]
記憶、記住。通「誌」。《論語.述而》:「默而識之。」《文選.宋玉.神女賦》:「寐而夢之.寤不自識。」
[名]
標記、記號。通「幟」。《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訖無文號旌旗表識,咸怪異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知道、了解。
  2. [[形] ] 精明、聰慧。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注音: ㄓˋ #⑴ㄓˋ ⑵ㄕˋ
正字:
異體字/附錄字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去聲.志韻》。

《漢語大字典.言部》。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識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精光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