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斑貓鯊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斑貓鯊
英文名: Atelomycterus marmoratus
描述:
體形修長,圓柱形;體堅硬,皮厚。頭略縱扁。吻短而圓鈍,吻長約與眼徑等長。眼中大,下眼瞼上部分化成瞬褶,距第一鰓孔與距吻端約等長。鼻孔小,近口部,具口鼻溝;前鼻瓣大型,呈寬三角形,向後延伸至口裂部,但無鼻鬚。口大,淺弧形,上下唇褶發達;齒小、三齒尖型,中齒尖最長。噴水孔小,緊貼於眼後。盾鱗具3棘突1脊突。背鰭2個,第一背鰭略大於第二背鰭,前緣圓凸,後緣凹入,上角圓鈍,下角尖突,兩鰭同型;第一背鰭起點位於腹鰭基底中部上方;第二背鰭起點與臀鰭基底前部相對;胸鰭略小於第一背鰭,後緣平直;臀鰭小於第二背鰭,距尾鰭比距腹鰭近;尾鰭長但窄,尾椎軸低平,上葉近尾端;尾鰭下葉前部圓形突出,中部與後部間有一缺刻,後部三角形突出而與上葉相連。體色變化大,一般為淺褐色系,體側具不規則白色斑點及暗色班點和條紋,有時暗色班點和條紋連接成蠕虫紋。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臺灣分布於北部海域以及綠島。臺灣記錄相當少。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