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肌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ㄖㄡˋㄖㄨˊ:「ㄐㄧㄖㄡˋ」、「ㄈㄨˋㄐㄧ」、「ㄦˋㄊㄡˊㄐㄧ」、「ㄒㄧㄣㄐㄧㄍㄥˇㄙㄜˋ」、「ㄇㄧㄢˋㄏㄨㄤˊㄐㄧㄕㄡˋ」。
  2. ㄆㄧˊㄈㄨㄖㄨˊ:「ㄅㄧㄥㄑㄧㄥㄩˋㄐㄧ」、「ㄇㄧㄢˋㄎㄨㄐㄧㄏㄨㄤ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肌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肉。
    【例】面黃肌瘦、割肌餵母
  2. 皮膚。
    【例】冰清玉肌、面枯肌黃
  3. →肌肉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肉。如:「面黃肌瘦」。《漢書.卷七四.丙吉傳》:「介之推割肌以存君。」
2.皮膚。《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肌如白雪。」《西遊記》第七二回:「佳人洗處冰肌滑,滌蕩塵煩玉體新。」
3.參見「肌肉」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i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動物包覆骨骼的組織。如:「面黃肌瘦」。《說文解字.肉部》:「肌,肉也。」《漢書.卷七四.魏相丙吉傳.丙吉》:「介之推割肌以存君。」《水滸傳》第六回:「尋到廚房後面一間小屋,見幾個老和尚坐地,一個個面黃肌瘦。」

2. 皮膚。東周戰國.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肌如白雪。」《西遊記》第七二回:「佳人洗處冰肌滑,滌蕩塵煩玉體新。」

注音: ㄐㄧ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肌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