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蹲巢者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Nesthocker, Heterophagous Bird
作者: 詹棟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蹲巢者為瑞士人類學家波特曼(Adolf Portmann)所提出的理論。他觀察鳥類在鳥巢中生活的情形,然後與人類的生活作比較;他發現有些鳥類,尤其是比較細小溫馴的鳥類,在其蛋孵化後,通常母鳥與子鳥還會共同生活一段時間。這一段時間,除了母鳥保護及餵食子鳥外,最重要的工作是母鳥教子鳥飛行,也就是子鳥學習飛行。如果子鳥摔落時,母鳥還會啣牠一把。等到子鳥羽毛豐滿,飛行沒有問題時才離巢,母鳥與子鳥分飛。
  人類的嬰兒是「第二次的蹲巢者」(Sekundäre Nesthocker),他已在母親體內蹲了一次巢,出生以後,還是不能自行生活,如蹲巢的鳥需要被保護、餵食、學習。
  鳥類的蹲巢具有讓子鳥依靠,同時也養成了子鳥的依賴性。兒童具有依賴性,就如蹲巢中的小鳥依賴成鳥的情形一樣。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蹲巢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