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逼遣 - 教育百科
ˇ
  • 漢語拼音 bī qiǎ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ī qiǎn
解釋:
1.脅迫、逼迫。《北史.卷七.齊本紀.顯祖文宣帝》:「或聚棘為馬,紐草為索,逼遣乘騎,牽引來去,流血灑地,以為娛樂。」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則被那官司逼遣,他道是沒收成千里無煙,著俺分房減口為供膳。」
2.驅趕。《魏書.卷二四.列傳.崔玄伯》:「太宗以郡國豪右,大為民蠹,乃優詔徵之,民多戀本,而長吏逼遣。」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逼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