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層流邊界層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aminar boundary layer
作者: 林祐輔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均勻流流過固體邊界時,因流體分子黏性作用在固體邊界表面鄰近,形成一層薄薄的剪力流層(shear flow layer),稱為邊界層(boundary layer),當主流(均勻流)流速較小,呈現層流狀態的邊界層時,稱為層流邊界層。沿邊界表面法線方向,定義固體邊界至流速為自由流流速0.99倍處的距離為邊界層厚度,以Δ表示之。此一距離即稱為動量邊界層厚度(momentum boundary layer thickness)。δ與自由流速 的平方根成反比,與流體運動黏度平方根成正比,與邊界層形成點之下游距離的平方根成正比。表為:
  
  在均勻流越過平板時,所形成的層流邊界層流(laminar boundary layer flow)稱為布拉希烏氏流(Blasius flow),其理論邊界層厚度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層流邊界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